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上)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部署,依照《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全面分析科协事业发展面临的发展环境和总体任务,阐明未来五年改革发展思路、目标和实施原则,明确重点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制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一、适应形势,开创科协事业发展新局面
深刻理解、全面把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对科协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落实中提升,在深化改革中推进全面创新,推进科协事业向更高的发展平台迈进。
(一)“十二五”时期科协事业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科协组织认真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紧密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推动学术交流繁荣发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促进科技人才成长、提升科技开放与交流水平、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开局良好,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学会治理体系改革不断深化,创新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取得突破性进展,科普信息化迈出新步伐,中国特色科技馆体系建设和基层科普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2%。国家科技思想库和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扎实推进,第三方评估、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建设成效显著。民间对外科技交流日益活跃,国际科技组织任职和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工程教育国际互认迈出关键一步,双边交流进一步拓展,海智计划和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成功举办首届全国双创活动周主场活动和首届世界机器人大会。“建家交友”取得新进展,科技工作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密切联系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手段和平台进一步拓展,“科技工作者之家”的社会形象更加鲜明。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科协基层组织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自身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圆满完成中国科协“八大”确定的“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形成科协事业的新格局。
(二)“十三五”时期科协事业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
十三五”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时期。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日益引发国际发展格局的深刻变革,以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之激烈前所未有,重大原始性创新引发的革命性技术突破与商业模式创新相互交织,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推动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深度融合并向更高水平跃升。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创新体系竞争中,创新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加快提升科技创新对我国发展的全面支撑能力,攸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科技创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资源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要求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了重要讲话,提出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新时期科技方针,发出了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为新时期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思想纲领和战略指南。
世界性的变革潮流恰与我国发展动力转换和经济转型升级同频共振,为科协事业发展开启了一个重要的战略窗口期,机遇难得、形势逼人。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虽已成为科技大国,但大而不强的结构性矛盾凸显,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我国发展还面临重大科技发展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还有很大差距。高端人才严重短缺,大个头经济中存在的“阿喀琉斯之踵”已成为我国发展的心头之忧,事关国家安全和产业竞争的核心技术自给不足成为供给侧的最大短板。必须深刻地认识到,科协组织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工作体制机制还不健全,支撑发展动力转换和经济转型升级的能力明显不足;全面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任务十分艰巨,工作手段亟待创新;在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提供科技公共服务的能力还不强;学会发展不均衡,治理方式落后;科协组织体系尚不健全,基层组织总体薄弱,覆盖面有待扩展;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机关化行政化问题,与科技工作者“不亲不紧”等问题依然突出。
党中央、国务院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战略高度,顶层设计科协改革发展工作,明确发展任务、主攻方向,强调科协组织要紧密围绕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提高、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核心任务,扎实推进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建设,永葆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提供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的社会组织、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新时期科协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更高目标。
综合来看,“十三五”时期,科协事业发展处于大有作为、快速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期,也面临艰巨任务,必须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机遇,充分体现全面推进和攻坚克难的鲜明特征,积极投身科技改革发展,责无旁贷地肩负起第一动力和第一资源作用,锐意改革、不断创新,努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国家繁荣发展、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历史性贡献。
(三)“十三五”时期科协事业发展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为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按照新时期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以“创新争先行动”为引领,加快形成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事业发展格局和工作体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全面推进科协“十三五”事业发展,应坚持以下主要原则:
——强化政治担当。牢牢把握党的领导这一群团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以不断提高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核心,把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与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高度统一,当好桥梁纽带,体现责任担当,不断夯实党在科技界的执政基础。
——突出科技工作者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紧密围绕科技工作者的现实需求,始终抓住服务科技工作者的工作主线,坚持特色发展、集群发展,发挥学会联系科技工作者的主体平台作用,提升学会的创新服务能力。
——坚持改革驱动全面创新。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科协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紧密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谋划事业转型升级的努力方向,加强发展理念、组织结构、治理方式的全面创新,全面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推进协同发展。坚持大联合大协作的理念,健全科协组织网络,打造事业发展平台,推进科技资源互联互通,紧密协作。发挥学会联合体、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海智计划基地、国家科学技术传播中心等平台作用,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融合,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二、“十三五”时期科协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
(一)“十三五”时期科协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十三五”时期,科协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能力明显增强。科协系统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和国家发展需要的中国特色群团发展体制机制。自身能力建设明显增强,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的科协组织功能充分体现。
——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建设50-80个具有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优秀学会,现代化学会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培育100个学术会议示范品牌,打造100种代表国家水平的精品期刊,引领学科发展、促进学术交流、提供科技公共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成为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
——促进全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到2020年,建成适应全面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民科技文化需求、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现代科普体系,科普的国家自信力、社会感召力、公众吸引力显著提升,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0%,达到创新型国家水平。
——建成中国特色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创新引领、国家倚重、社会信任、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在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定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小中心、大外围”的智库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基本形成深度融合、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对外民间科技交流新格局。我国科技界国际地位、影响力、话语权和主导权显著提升,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能力显著提升,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新体制能力显著提升,服务国家外交和港澳台工作大局能力显著提升。
——“建家交友”取得明显成效。与科技工作者联系更加密切,维护科技工作者权益的工作机制日益完善,建成人才举荐的重要渠道、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科技工作者的认可度大幅提高,凝聚力显著增强,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能力建设明显增强。学会治理方式现代化、组织体系网络化、工作手段信息化实现新跨越,建设成为平台型、枢纽型、开放型的科协组织。
(二)“十三五”时期科协事业发展的工作理念
加快推进科协事业发展,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树立推动创新、强化服务、拓展提升、开放协同、普惠共享的工作理念,切实把中央精神转化为科协事业发展的指南和举措。
——推动创新。充分发挥群团特点,担负起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推进科技改革等制度创新,推进各级科协组织及所属学会的治理体系和方式创新,在推动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科学普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方面奋发有为,取得成效。
——强化服务。坚持与时俱进,拓展功能定位,紧紧把握时代特色,进一步强化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努力提高科协工作的质量和覆盖面。
——拓展提升。全面深化科协系统改革,切实增强群团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和覆盖面,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力。
——开放协同。善于利用各方资源,强化与科技界的紧密协同,加强与党政部门、群团组织和地方等协同,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形成各方力量共同推动科协事业发展的新格局。
——普惠共享。强化科协组织的平台枢纽功能,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全面提升科协工作水平,让科技创新成果和现代文明普惠人民,让科技工作者共享科技资源和政策红利。
十三五”时期,各级科协及所属团体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弘扬立志报国、勇攀高峰的传统,进一步激发创新创造热情,担负起投身创新、推动创新、引领创新的历史使命。短板攻坚争先突破,前沿探索争相领跑,转化创业争当先锋,普及服务争做贡献,汇聚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能,为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向世界科技强国迈进作出新贡献。
三、推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平台建设
紧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战略部署,以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为引领,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中更加奋发有为。
(一)实施助力创新发展工程
1.推进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实施。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学会主角、专家主力的原则,按照“点状分布、链状辐射、面状延伸”的布局,动员组织100个全国学会、40个创新驱动示范市,推进创新要素深度对接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融合,形成科协进军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标志性行动。围绕企业需求建设专家成果库,整合社会资源,实现精准对接,形成学会联系企业的长效机制。
2.强化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强化面向企业的科技信息服务,开展专利信息转化应用。深入开展“讲、比”活动,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建站总数达到5000个以上,示范站突破200个。广泛开展技术成果评估鉴定、企业创新方法培训、知识产权巡讲。
3.打造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配合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建设学会主导,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机构共同参与的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探索多种、长效、稳定的协同创新运作机制,打通创新要素便利流动的通道,集成力量实现相关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4.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心组织好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建设全国双创服务中心,打造组织协调、交流交易、信息加工、技术支持、展示宣传、综合评价六大平台。坚持开放、融合、共享、高效的原则,打造全国双创服务云平台,推动建设创新创业服务基地,积极主动搭建创新创业活动平台。建设国家科学技术传播中心,服务科学技术成果展示和转化。开展年度双创人物评选活动,加强创新创业监测评估,营造人人参与创业、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
5.实施科技精准扶贫行动。充分发挥科技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水平。充分发挥农技协在科技精准扶贫中的独特作用,搭建融资服务平台。强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发挥科协的系统优势,开展“一帮一”精准扶贫。实施援藏、援疆科技增效工程,完善全国科协系统对口援藏、援疆的联合工作机制,扩大倍增效应。
(二)实施学术会议质量提升计划
6.提升学术会议质量。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重点办好中国科协年会、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世界机器人大会、中外科学家高端对话等一批重点学术交流活动。培育100个国家层面的学术会议示范品牌。鼓励全国学会、地方科协举办标志性年会或论坛。支持100项小型高端前沿专题学术会议。创新学术交流模式,支持建立“会、展、赛”或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学术会议模式。建设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网,打造在线学术交流展示平台。建立学术会议监测评估制度,制定学术会议评价指标体系。
7.健全学术发布制度。开展学科发展研究,定期面向社会发布学科发展、学科发展路线图和学科史系列研究报告。
(三)实施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计划
8.推进精品科技期刊建设。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进一步扩大英文期刊数量,在交叉学科和新兴领域创办50种英文科技期刊,打造50种在学科国际排名靠前的英文期刊,支持20种英文期刊攀登世界先进水平。优先支持50种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遴选培育一批在本学科和专业领域内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中文科技期刊,推动形成综合性科技期刊、专业学术期刊、应用性期刊、科普性期刊协同发展的科技期刊体系。建立优胜劣汰、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优化科技期刊结构布局。
9.健全科技期刊奖励激励机制。开展中国科技期刊年度优秀论文遴选活动,推介一批发表在我国正式出版的科技期刊上的优秀论文,对优秀科技期刊及其编辑部、主编、编辑和审稿人进行激励。
10.深化科技期刊国际交流与合作。举办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搭建高层次交流平台,支持期刊依据国际标准建设高水平办刊工作队伍,通过国际合作方式进行编辑人员业务培训,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四、推进学会改革与创新能力建设
坚持治理结构、治理方式、运行机制、党的建设四位一体,全面深化学会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实现学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一)全面深化学会治理体系改革
1.改革学会治理结构。以推动学会理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的关系为重点,开展学会治理体系改革试点,建立学会分支机构备案制,指导学会设立规模适中的理事会及常务理事会、权责明晰的监事会、职业化的办事机构,学会分支机构类型数量合理适度、管理依法合规,分优先、重点和特色三个层次分类推进符合中国国情和学会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现代科技社团建设。
2.改革学会治理方式。推动学会制定实施务实高效、位阶有序的会议制度,推动学会领导机构依法依章程履职,确保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监事会按期换届和正常运转。推动扩大学会领导人员代表性和覆盖面,基层一线科技人员和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比例明显提高。规范在职及退(离)休领导干部在学会兼职。
3.改革会员发展与服务方式。健全个人会员入会申请审批制度、注册制度。进一步优化会员结构,丰富会员种类,大力发展学生会员和赞助会员,鼓励单位会员中的科技工作者以个人会员身份加入学会,扩大学会个人会员数量。
4.改革学会办事机构。推进学会办事机构实体化建设,建立办事机构支撑单位动态调整机制,扩大无挂靠、无业务主管单位学会的试点范围。推进学会办事机构工作人员职业化建设,实施理事会聘任秘书长制,推动秘书长职业化,着力打造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专职办事机构。扩大专职工作人员聘任制试点。推进学会办事机构规范化建设。
(二)深入实施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5.加强优秀学会建设。支持20个优先建设学会、50个重点建设学会、30个特色建设学会,着力提升学会的学术建设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基础保障能力。开展年度示范学会评选活动,打造50个学术水平高、服务能力强、内部管理规范、社会信誉好的示范学会。
6.建立学会联合体。适应学科广泛交叉、领域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推动学科相近、联系密切的学会组建学会联合体,在生命科学、军民融合、清洁能源、信息科技等重点领域成立10个左右学会联合体,发挥联合体平台作用,通过开展智库建设、学术交流、科技评估等工作,促进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
7.加强学会党的建设。推动在学会办事机构层面普遍建立党组织,探索学会联合设立党组织,定期选拔优秀科协干部到学会担任党务干部。积极探索在学会理事会层面设立党委或党建工作小组,探索科协党组领导学会党的工作、科技社团党工委指导学会办事机构党建工作的新机制,强化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8.推动全国学会与地方学会协同发展。鼓励全国学会与地方科协联合举办符合当地经济社会需要和科技发展实际的专题论坛。建设全国共享的学会专家库、课题库和成果库,把更多的全国学会资源引向地方、引向基层。
(三)推进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
9.稳步推进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学会科技评估工作,支持20个左右全国学会成为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评估的主要承接者;稳妥承接专业技术人才水平评价工作,推动10个左右全国学会开展工程技术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认定;积极组织团体标准研制,指导全国学会在战略和新兴领域制定推广200项左右团体标准;大力推动全国学会参与国家科技奖励推荐,使获得国家科技奖励推荐资格的全国学会规模扩大到40个左右。
10.加强各级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工作协同。加强顶层设计和学会的培训、交流、宣传,推进信息共享和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实践推广。搭建工作平台,推动全国学会与地方学会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对接,共同开展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制定发布行为规范,建立监管机制和奖惩制度,加强对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监督管理。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